2021冰箱行业回“稳” 企业进而有为推“高”破局
小熊在线讯 告别了疫情笼罩下的2020年,进入后疫情时代的2021年,在产业与消费双升级的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冰箱行经过一番调整和整顿,生产和销售水平已经基本恢复,并且稳步回升,对比去年同期乃至未受疫情影响的2019年同期都有着不小进步。不过开年以来大宗原材料价格接连上涨,似乎又为冰箱行业市场走势带来了一些不确定性。
5月26日,由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指导、中国家电网主办的“鲜养有道 进而有为——2021中国冰箱行业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会上,博世家电、卡萨帝、COLMO、新飞、海尔、海信、奥马、华日、康佳、美菱、美的、松下、容声、三星、西门子家电、TCL、惠而浦等主流冰箱品牌企业,与论坛独家渠道战略合作伙伴京东家电、检测技术支持单位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综合检测中心、数据支持机构奥维云网等齐聚一堂,共同梳理后疫情时代的行业脉络、消费趋势及渠道变革,探讨冰箱行业发展和进化的方向。
行业重回增长轨迹
2021年冰箱市场,“回暖”成为关键词,基于2020年疫情期间的销售规模异常偏低,需求平稳的冰箱市场在今年一季度实现规模同比大涨,至4月份,虽然增速有所回落,但整体增长趋势不变。具体1-4月,根据奥维云网数据显示,冰箱市场零售量规模为888万台,同比增长26.3%;零售额规模为271亿元,同比增长39.3%。相较于未受疫情影响的2019年同期,冰箱市场零售量和零售额涨幅分别为5.4%和9.2%,表现仍相对积极。
“我国宏观经济总体增长态势未变,增速回落但符合预期”,近期中国家电网的采访调研中,多家冰箱企业负责人向中国家电网表示,随着消费者信心恢复,同期疫情的影响基本消解,冰箱市场需求端进入稳步复苏通道,增速回落在当前环境下是良性的,有效地推进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后续冰箱市场将恢复到稳定理性增长的态势之中。
京东家电事业部冰洗业务部制冷类目负责人陈猛也认为,后疫情时代冰箱的刚性需求将进一步凸显,在家电行业愈发由“以新增需求为主”的增量市场转向“以更新换代为主”的存量市场背景下,产品结构升级成为冰箱行业长期发展的大势所趋。“京东作为全渠道领先的家电零售商,亦将凭借着对消费者的深刻洞察及与厂商之间的深度链接,持续在市场与生产两端共同推进自身平台冰箱产品结构升级。”
市场稳步回暖的另一面,开年以来,铜、铝、钢材、塑料等大宗原材料价格接连出现多轮上涨现象,企业的经营压力可想而知。“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冰箱行业生产成本压力居高不下,带动法式、十字冰箱等细分市场也进入利润竞争层面”,博西家电相关负责人向中国家电网分析表示,未来,原材料、零配件价格可能会继续保持高位。“随着全球疫情得到控制以及疫苗的普及,虽然产能供给增加,但对原材料的需求也会进一步加大,供需之间的矛盾估计还会增加,原材料价格在近期内可能还会维持高位。”
上游供给端的普涨波及到生产端,带动冰箱成品的价格也一路飙升。从奥维云网的监测数据来看,1-4月,单两门、三门、法式多门、十字四门、对开门等各门体,以及200L-400L、450L-600L、600L+等各容量段冰箱产品均价普遍上涨,整体均价上行,具体线上均价同比上涨了272元;线下均价同比上涨了682元。“原材料的非理性大幅上涨为冰箱行业、企业带来了很多压力和挑战”,相关冰箱企业负责人、行业分析人士均向中国家电网反映,但另一方面,原材料价格上涨也对冰箱行业产生了众多影响,一方面低端产品由于成本占比过高,促进企业不断降本增效,同时减少低端产品的市场供货。另一方面促进产品进一步向高端化、多元化转型,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原材料普涨“加速”企业向高端化转型
“开年以来,包括海运费用的增长、各种大宗原材料的价格增长都非常快,人工费用也比过去更高了,作为我们制造企业,对于这些上游价格等因素着实很难把控”,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秘书长王雷在致辞中也提到,面对这些不可控压力,冰箱企业需要思考的关键问题是怎么通过调整产品结构、转型等,给消费者带去他们真正需要的、也真正有价值的产品,同时企业自身也能保证利润。“冰箱企业要通过‘调结构’、‘保盈利’来应对原材料的价格上涨,同时要以低碳、智能、健康、保鲜等技术的创新升级来引领全球冰箱市场的发展。”
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秘书长王雷
原材料价格上涨背景下,博西家电相关负责人预判,2021年冰箱行业会持续向高端化发展,而博西家电在准确洞悉未来冰箱市场发展趋势基础上,接下来会继续在多门和对开门冰箱品类上发力,陆续上市多门和对开门冰箱一系列新品,来更好地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同时博西家电也会秉承德式精工品质,不断通过技术创新充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不断丰富数字化服务,为用户带来愉悦、便捷的使用体验。
“作为一家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如果你完全不去承担后台的风险,全部转嫁给消费者的话,我认为这不是一个负责任的行为”,惠而浦(中国)冰洗产品市场部总经理单泠璇表示。因此对于惠而浦中国来讲,基本上是利用集团层面对于上游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去尽量减少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也在通过前端的一些结构性优化来改善自身的盈利能力。比如在更有盈利能力的产品上适当做一些价格调整,同时也迎合整个冰箱市场结构升级的步伐进行产品结构调整,两门、三门开始向多门、对开门的方向迁移。”
新飞电器副总经理刘斌认为,原材料涨价会加速冰箱产业整合,马太效应凸显,市场会洗掉那些缺少技术支撑的企业,但对于消费者来说是好事,因为这个时候企业会越来越注重功能。“毕竟想要卖价值,他就必须做消费者最需要的功能,而不是一味的降低。对于新飞来讲,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内部生产效率的提升以及供应链的整合来消化一部分压力,产品上在坚持高品质的同时,以除菌、保鲜等8大核心技术赋能,为消费者提供了真正有价值产品,从市场表现来看还是不错的,1-4月我们的销额增长了49%。”
华日冰箱则采取小批量不压货的办法应对原材料涨价带来的成本压力,同时也通过布局深冷等细分市场,以及提高中高端产品的占比来寻求破局。
可以看出,在行业高端化趋势下,于多数冰箱企业而言,原材料涨价并非全是坏事,冰箱及各家电企业可以在高端化的过程中,通过品牌以及“调结构”等其它的一些因素将诸如原材料涨价等的压力消化掉,不失为一个企业转型高端化的机会。“价格一旦涨上去,就要想办法稳住价格的上行一直往前走,怎么做到呢?那就不能只涨价,企业的产品品质也得跟上去”,奥维云网家电事业部研究总监裴东敏也认为,冰箱企业要加快多元化与高端化转型,提升高端产品占比,并要努力构建起自身增长的第二曲线,如此,才有乘风破浪,搏击市场的底气。
后疫情时代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升级
可以预见,在破除疫情阴霾之后,冰箱行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加速发展期,全新的形势下,冰箱业的消费需求、产业结构等都在迅速调整。从消费端来看,在消费升级大背景下,消费者对品质生活追求的意愿本就日益强烈,而过去一年多以来疫情影响带动的家庭健康防护意识提升,更是加速了这一趋势。
近期中国家电网的消费者街采调研中,从60后消费群体,到80后、90后乃至00后Z世代群体,在考虑“换新”冰箱时侧重的功能点稍有差异,如60后消费群体希望家里的冰箱可以更环保、节能、保鲜除菌、不结霜、外观好看等,80、90及00后消费群体则希望冰箱可以在大容积、保鲜除菌节能的功能基础上,还能够拥有更智能、不串味、自清洁、颜值高、可存放“鲜活”的螃蟹鱼虾类食物的功能效果,以及有单独存放化妆品、红酒等产品的功能区域。各年龄段消费群体的共同特征是,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他们都会考虑购买价格在两万元左右的高端冰箱产品。
消费端的需求特征传导至供给端,冰箱企业在产品创新上则早已经开始了对相关功能技术的研发创新升级,市场端看到,除了深耕智能保鲜、健康除菌等技术,企业们在干湿、生熟、软冻、红酒、母婴、医美等多种细分场景上也有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比如在论坛现场展出的各品牌最新技术功能产品中,海尔的全空间保鲜冰箱可实现蔬果14天水润新鲜,满足母婴、多口之家的储鲜需求。西门子酒饮美妆冰箱特别设置专业储酒区和气密美妆盒,有效解决了美酒、美妆独立存储与美食串味的问题。美的果润精储系列冰箱的全域温湿精控功能不仅“干湿”一扭即达,果蔬珍品冰饮也能随心调。松下纤雅·自由嵌入系列新品搭载了超声波加湿技术和双宽幅变温技术,红酒、果蔬模式可一键切换。三星BESPOKE灵变·炫彩系列冰箱可根据空间大小和容量需求自由选择,冰箱储藏模式的划分也能自由选择个性化组合。康佳15天生态原鲜冰箱以首创K极鲜细胞级养鲜技术,可有效将食品的保鲜期延长达15天。华日的双变频智能风冷冰箱以588L大容积实现更细致的分类存储,保持食物新鲜。
基于消费者对智能以及健康的迫切需求,TCL C12急冷智屏冰箱不仅有健康评估、食谱定制、食材管理等智慧功能,还能无缝与“灵悉C12全套系AI家电”的所有产品智能联动。惠而浦冻龄Ultra冰箱通过活氧发生装置持续释放活性氧分子,同时除菌、除味、抑制乙烯以避免蔬果过度成熟,实现超99.8%除菌率和超90%除病毒率。容声WILL冰鲜箱通过对水、光、离子的巧妙运用,实现果蔬放在冰箱里能够“继续生长7天”的养鲜效果。美菱十分净冰箱的MNC+长效净味杀菌技术可实现10分钟快速净味,净味效果达到99.9%,同时杀菌率高达99.99%。奥马高端风冷冰箱可实现整机节能静音,水润不风干,深冻不结霜,并且可远程语音智能控制冰箱模式、温度等。
“今年1-4月份冰箱市场的复苏符合行业的预期,黑天鹅事件的影响是短期的,冰箱行业长期发展的趋势不会改变,市场总量保持稳定或微增,产品继续高端化、智能化、家居化,品牌集中度会进一步提升。”中国家电网总编吕盛华表示,但从市场需求端来看,还有很多细分市场需要去拓展,比如家庭的第二台“冰箱”,产品形态并未定型;比如针对1-2个人家庭的小而美的冰箱,市场的供应并不充分,这些市场也值得企业关注。